发表学术论文网

第四纪研究

第四纪研究

期刊名称:第四纪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际刊号:1001-7410
国内刊号:11-2708/P

  《第四纪研究》(双月刊)曾用刊名:中国第四纪研究,1958年创刊,反映国内外第四纪和全球变化研究发展趋势,刊登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涵盖第四纪有关的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各分支学科。

  《第四纪研究》贯彻"双百"方针,开展学术讨论,提高第四纪研究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水平。

  《第四纪研究》主要报道:有关第四纪研究方面的地层、沉积、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古动植物、海洋与湖泊、新构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层、国土整治以及第四纪新理论与新技术等内容。读者对象:可供国内外第四纪科技工作者,从事第四纪研究的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

  第四纪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论文、研究简报、书评和后记

  第四纪研究杂志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科双百期刊

  第四纪研究杂志社介绍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简练。论文必须包括:1)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2)文首的中文摘要(约200字)及主题词;3)首页地脚处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年龄、职称、从事专业和E-mail地址)、资助来源(注明批准号);4)文末的参考文献;5)英文摘要约500字,包括:研究地区,研究对象或内容(什么样品等)和研究方法,以及所得的详细研究结果(主要的数据结果),研究结论。中、英文摘要内容和相关数据并应与正文所得结果一致,尤其是在文章中没有得到或叙述的数据或结果在摘要中不要出现(中、英文摘要内容和相关数据请与正文一致)。

  2、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20000字。文中的计量单位一律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非许用单位符号务必换算成许用单位符号。有关地层名称和地质时代,须按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地层指南》的规定处理。外国人名用原文全称。本国地名以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为准,外国地名按《世界地名译名手册》,手册上查不到的请加注原文。

  3、文稿请尽可能使用电子文本,其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的字母、字符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

  4、正文中的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写,层次划分形式用:1;1.1;1.1.1等表示,后边空一字距再写标题。引言和结论也按序编号。

  5、文稿中的图、表应放在第一次提到该图、表的自然段末,附图切勿过大或过多。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名。附图力求简明清晰,墨色要黑,线条要匀,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写清,并与正文一致。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必须绘制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上。柱状图应标明深度,剖面图应标明方向和深度。彩色图版原则上不超过3幅,长×宽不超过25cm×17cm。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层次分明。文稿中须留出插图与表的位置。

  6、本刊参考文献选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先后顺序连续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并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写作成果,应征得有关方面同意,以脚注方式顺序标明。在正文中引用文献的序号应置于方括号中,引文如写作者,序号应置于作者姓名的右上方;如引用文献序号作为文句中的组成部分,则不作角标标示;如文献未写作者姓名,其序号应置于引文中适当位置的右上方。要求正文中的参考文献序号与文末的参考文献序号一致。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1)专著:作者(或编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本文参考页码;2)文集:作者.题目.见(In):编者.文集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3)连续出版物(中文文献或期刊要按原文写成英文附在其后):作者.题目.期刊名(外文刊名写全称,斜体),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名,后加“等”或“etal.”,人名之间用“,”分开;外文作者或编者书写时,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

  缩写点;外文书名、文集名中的实词第一个字母均大写;文集和连续出版物中的题目,除篇首第一个字母、地名、专有名词外,其余均小写。

  文末参考文献中文需要中英文对照,必须按原发期刊英文形式标注(包括中文文献中的英文作者姓名、英文题目、英文期刊名等),原发刊物不含英文题目,注意翻译正确。

  期刊收录论文目录:

  邙山黄土L5以来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的指示意义陈立业;张珂;傅建利;梁浩;李忠云;李肖杨 (1293)

  西宁地区新近纪风尘堆积的元素组成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曾方明 (1309)

  泥河湾盆地虎头梁剖面河湖相沉积物磁组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姜重昕;沈中山;秦华峰;王建;邓成龙 (1320)

  IODP341航次之阿拉斯加湾U1417站位磁性地层学研究陈曦;葛淑兰;刘建兴;杨刚 (1334)

  浙江望东烊亚高山沼泽泥炭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周云鹏;胡忠行;张曼;刘日林;龚亚玲;叶玮;张卫国 (1348)

  贵州草海南屯泥炭记录的中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牛蕊;周立旻;孟庆浩;王琳;孙诚诚;刘婷;王振;郑祥民 (1357)

  石笋记录的西南地区MIS4阶段夏季风的演化孙喜利;杨勋林;史志超;崔古月;方默勤;王宝艳 (1370)

  内蒙古中东部查干淖尔湖流域7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韩鹏;刘兴起 (1381)

  内蒙古呼伦贝尔岗嘎考古遗址的孢粉记录及古植被定量重建许耀中;李宜垠;刘国祥;周力平

论文发表指导
职称与论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