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民族器乐教育,普遍存在学校不重视,资金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等情况,在这种局面下,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认为学校器乐社团是现阶段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社团的组建,可以使学校认识到社团的存在,感受的民族器乐的魅力,从而增加对民族器乐的重视度;还可以部分解决学校不足,维持社团健康发展;对于对民族器乐有兴趣的学习者实现了组织,使民族器乐得以发展。
《中小学音乐教育》(月刊)创刊于1950年,由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是国内创刊最早,专门为音乐教育事业服务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音乐期刊。本刊荟萃教师的丰硕成果,以鲜明的特色和实用的价值,深受国内外音乐教育界的欢迎。1992年荣获北大核心期刊。
【摘要】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民族,从古至今发展的每个时代,先辈们都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器乐,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珍惜这些财富,还要继承和发展,将这些优秀的民族器乐文化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从小加强对学生的民族文化培养,开拓小学生音乐视野。本文简述了民族器乐的音乐特点,重点探析了民族器乐学习在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民族器乐开展的途径。
【关键词】民族器乐;教学;小学音乐;特点;重要性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音乐文化更是贯穿了整个的发展历程。众多的民族造就了丰富多彩民族器乐,丰富了我国的民族文化。时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带来了多样的民族器乐,
更成为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灿烂的文化都是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珍惜这些文化遗产,并努力传承和发展,将优秀的民族器乐文化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可以通过民族器乐,了解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开拓音乐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民族器乐得到传承和发展。
一、民族器乐的音乐特点
1.演奏形式
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并不是单一不变的,常见的演奏形式有独奏、齐奏、重奏、合奏四种演奏方式。独奏是一个人一件乐器,有时是一个人演奏,有时还会有一个人的伴奏或一个乐队的伴奏,例如扬琴常常为二胡伴奏[1]。齐奏为两个、两个以上演奏者按同种乐器演奏或不同种乐器演奏的同度或八度乐曲,例如笛子的齐奏、二胡的齐奏。重奏是由多个声部演奏的乐器,但每个声部只有一个人的演奏形式。合奏是演奏同一乐曲时按照乐器的不同种类分为不同组,不同的乐器按照不同的声部来进行演奏,例如音乐活化石——南音、江南丝竹、十番锣鼓、潮州音乐、辽南鼓吹、山东鼓乐等。
2.创作题材
民族器乐的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展现了劳动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国的民族器乐大部分是有标题的,这些标题有的和乐曲有关系,有的则无太大的关系。但标题性器乐曲,标题与题材有着直接的关系,即用简单、凝练的文字表现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个意境[2]。
3、曲式结构
民族器乐曲的曲式结构是多样的,可分为二段体、三段体与多段体,都是由相同或不同的音乐材料展开来的,表现音乐不同的主题,为了表现曲子的完整性,每个主题也是相互联系的;变奏曲式是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进行加花、装饰。著名的乐曲《阳关三叠》就是主题多次反复的出现。一首乐曲中两首曲牌(或曲调)不断反复地循环出现,或一首曲牌(或曲调)反复出现两次以上。联曲体(套曲)曲式,两首以上完整独立的曲子联缀而成的乐曲结构形式是联曲体[3]。
二、民族器乐学习在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1.民族器乐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道路上的导师,可以引导孩子有效地学习。很多音乐课上,学生会感到枯燥和乏味,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很好听的乐曲,有精美的乐器伴奏,而乐器的背后就可以引出动人的故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例如《战台风》这首乐曲,是作者王昌元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古筝独奏曲[4]。乐曲开头表现了码头繁忙的场景,到第二段台风来临威胁码头货物的安全,到第三段全曲中心段落表现码头工人不屈的精神,第四段雨过天晴码头工人战胜了台风,保护了国家财产而感到欣慰和自豪,最后一段码头上又恢复了欢腾的气氛,整个作品成功地展现了工人的英雄形象。
2.民族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最好的指路灯,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老师所教的知识。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给与孩子公正的客观评价,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不自信、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音乐课堂上给我们表演小节目,其他同学可以敲击桌椅配合他的伴奏,鼓励他。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好乐器,还可以增强自信。音乐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10分钟的时间,作为自由表演时间,给学生展现自己的“小舞台”,让学生表演上节课老师教的内容或者本节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吹凑简单曲子,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后,就可以增强自信。如果到了一些节日有更大的舞台时,同学们就可以表演一些简单的小乐器来合奏,这样会增强孩子们的凝聚力,提高集体荣誉感。
3.器乐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音乐课堂中,器乐的学习不仅能增加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同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带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认识五线谱、唱旋律、听节奏等,更深一步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是每一个学习者必须经历的阶段,有些乐理知识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记忆,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但是这些基本的的乐理知识和乐器相结合就会非常形象方便记忆,例如波音记号和滑音记号单凭老师的讲解学生理解的就很吃力,配上器乐就方便多了,因为学生的大脑里反映了直接听觉和视觉的图片就会产生更深的印象,加上老师的指导就会牢牢记住。另外,器乐教学还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在学习器乐过程中我们的器官是多方蛮配合的,眼、耳、口、手、脑,看谱,记谱要动脑、动手通过各个器官的配合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思维的多向发展。
三、民族器乐教育的开展
本校通过各方领导与社会的支持,创办了以民族器乐艺术班的特色教学。至今创办27年来,培养了500多名艺术生,先后在各项比赛中尽展风采,在全国、省、市、区级举办的各种比赛中获得骄人的好成绩,并活跃在市、区一些重大型的文艺汇演活动中。历届民族器乐艺术班的同学还曾先后赴北京、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演出,受到当地人们的肯定及赞赏。学生通过民乐艺术团、琵琶兴趣组的学习、演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能力,使学生自豪感增强,增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开展民族器乐社团时,老师应注意:①应该培养和保持学生对民族器乐的兴趣;②器乐教学要由浅渐深,循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③重视演出对器乐教学的重要性;④民族器乐教育应该因材施教;⑤民族器乐教育应该注重民族音乐教育开展;⑥民族器乐教学因积极与其它音乐形式相互交流学习。
推广小学民族器乐教育,不仅使学生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中,了解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开拓音乐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民族器乐得到传承和发展,更是在当今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