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学术论文网

人文教育让小学语文课堂润物无声

  【摘要】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小学阶段是人文教育的基础阶段,教师应当精心构建语文课堂,将人文教育放在突出地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他们学做真人、求知创新的精神,将人文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生活;情感;教学

小学语文教育

  雅言传承文明,阅读浸润人生。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开展人文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品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与思想,促使他们获得全面成长。因此,教师要将人文教育贯彻到小学语文课堂的各个方面,将人文思想倾注到学生的脑海中,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

  一、深入挖掘教材,召唤人文精神内蕴

  布鲁姆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材是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要想开展卓有成效的人文教育,首先应当立足于教材内容,发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其中的人文底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1]。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合作探究、浅谈体会、角色表演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引导他们体验并交流课文中的人文思想与情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升华。例如,《索溪峪的“野”》一文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欣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世纪宝鼎》《清明上河图》《拉萨古城》等课文,则让学生接受了深刻又生动的民族教育;《宇宙生命之谜》《鹿和狼的故事》这两篇课文,对学生有着生态环境教育的作用;《向命运挑战》能够培养学生奋勇拼搏的可贵精神;《荔枝》则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以上课文都体现了语文教材的人文意蕴,教师应当进行深入发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用心感受,从而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意义。

  二、学习人文品质,唤起学生情感共鸣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也是情感陶冶的过程。众所周知,良好的氛围是开展人文教育的前提,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在轻松的环境下开展学习,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人文品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课文内容,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学习课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

  例如,学习《菩萨兵》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朱德心怀民众的崇高品质;在进行《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徐悲鸿发奋图强、勤奋刻苦的不懈精神;教授《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鸟岛》等课文时,则要通过文章对祖国风景的描写,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壮阔山河与丰富资源,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好课文中的人文素材,构建出浓厚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中人物的可贵品质,使之发挥出人文榜样的作用,从而有效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学习人物身上的人文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浓浓人文精神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是不言而喻的。新课改提倡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开展实践教学,打造人文气息浓郁的语文课堂[2]。这就要求教师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学习新观念,革新教学方式,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课堂延伸至广阔的生活,开辟新的教学天地,让语文教学走向自然与社会,从而开发出具有生活气息的人文教育内容。例如,在进行古诗《悯农》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做好字词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准确理解每一句诗的含义,梳理好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接下来应当将视角转至农业生产中,向学生介绍粮食种植与生产的概况,让学生体会到农业对于国民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农民付出的艰辛汗水,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起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思想,进而在生活中养成不剩饭、不挑食的好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想,有的学生说:“馒头米饭来之不易,我以后再也不乱扔乱倒了。”不难看出,学生做到了联系实际进行反思和学习,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注重情感熏陶,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文学作品是情感的结晶,作者的喜怒哀乐总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出来。不难看出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均体现了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也包含了深厚的人文内涵,承载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所以,教师要注重对课文人文情感的发掘,引导学生接受深刻的熏陶,帮助他们建立起强烈的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表达了人的丰富情感,有的课文写的是对生活的感悟,而 有的课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为学生呈现出五花八门、生动精彩的内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准确理解其中的人文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例如,在进行《升国旗》的教学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我国国旗的基本知识,比如五星红旗的设计背景、五星红旗图案的含义,以及奏唱国歌、行礼等相关知识,接下来就要通过国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介绍方志敏、杨靖宇、邱少云等著名英雄人物的事迹,从而有效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认识到国旗的庄严意义,树立起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意识,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

  五、加强人文指导,强化学生自我意识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型学习模式,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广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要想帮助学生积累人文底蕴,增强人文素养,教师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对他们的人文指导[3]。

  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预习问题,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启迪,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来感知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或者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人文内涵。例如,在进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时,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当小骆驼受到小红马的嘲笑时,小骆驼会有怎样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你遭遇过小骆驼这样的委屈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找出让骆驼自豪的事情,接下来引导学生了解沙漠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而认识到小骆驼的脚掌、眼毛和驼峰都在沙漠中有着极大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就懂得了“透过外表看本质”的深刻道理,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能盲目地自我否定,而是要客观地看待自己,树立起自信心。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切实提升人文教育的效果。

  六、提升精神境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语文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学生造梦,引导学生追逐梦想,升华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新课程改革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视为不同的个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做梦,坚持自己的梦想,让语文教学回归至陶冶学生情操的初心上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友善的引导者,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文章中的内容,追寻人文内涵。

  例如,在教学《凡卡》这一课时,其中一句“在写第一个字以前凡卡为什么要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学生均有各自的想法,并且进行了一番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凡卡不是想祈祷神像保佑自己,当他被鞋匠殴打时,神像没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所以凡卡并不信神像。

  另一部分学生的想法是,凡卡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没有深刻的心思,看神像的动作并无其他含义,“昏暗”也只是对当时天色的描写。经过这样一番分析,学生的精神境界就得到了深化。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灵体验,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用人文之光照亮他们的内心,实现个性发展。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人文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时代的发展,赋予语文教学更深刻的教育意义。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语文教材中人文素材的开发,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接受人文熏陶,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志英.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读与写,2018(32):95.

  [2]胡利平.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语文课内外,2018(26):218.

  [3]孟凡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教师,2018(28):47-48.

  作者:平秀丽

查阅更多的教育论文文章

扫码关注公众号

您身边的学术科研指导顾问,帮您解决论文、出书、专利难题。

热门推荐

申请发明专利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教师出版专著有什么优势?

著作的版权页是指什么?包含哪些信息?

海牙体系外观专利申请相关疑问解答汇总

专利转让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职称出书独著好还是合著好

学术专著怎么认定?

论文退修如何判断是小修还是大修

A&HCI索引期刊怎么确认期刊

论文质量提高方法

专利主要完成人的意思

国内率先实现导游评职称!山东未来将探索更多人才政策促进文旅融合

职称与论文专题
论文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