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健的体魄既作为一名军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此部队训练具有目种类繁多,队员训练难度强、训练量大等特点,导致运动损伤的高发,尤其是队员腰部损伤和下肢关节损伤的伤情较多、较重,严重影响军事训练的正常开展为针对性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本文浅析运动损伤的放生与预防。调查显示,在部队训练中,造成队员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运动损伤发生通常与运动项目本身,运动时间,参训者的运动基础,体质水平有关,等因素有关。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
1个人因素
1.1在新人到达部队后,对新的生活环境尚未适应,精神紧张、恐惧、害怕、思想麻痹、技术认知结构不完整,使训练者动作迟缓,技术动作不完整,动作僵硬,连续性差,反应缓慢,,人的肌肉、神经、各组织器官的活动与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影响。
1.2部队新人在外界缺乏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的磨砺相对缺乏。对训练强度存在心理抵触,对训练内容存在恐惧,容易导致操作不到位,动作变形,造成训练伤。
1.3急于求成,过多强调强度训练,而忽视了对身体素质的提高,以至于队员对于有些动作根本没有能力完成或勉强完成,超出机体负荷能力,对运动组织造成伤害。
1.4准备活动不当,体现在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根据专项运动特点进行准备活动,使机体未能进入工作状态: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身体在进入正式运动前已感到疲劳: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间隔时间过长。
1.5疲劳性军事训练伤。身体疲劳时,肌力下降,收缩放松时间延长,速度减慢,由此常常使对抗肌群产生不协调,丧失完成动作所必须的灵活性和速度,以致造成失手现象。
1.6缺乏运动经验与自我保护能力在运动中,出现意外情况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惊慌失措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是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之-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技术动作不正确,往往 使局部受力过大或身体失去平衡造成损伤。
2.训练环境因素
2.1训练环境会对参训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光气温是导致队员运动损伤的一个明显因素。冬季天气寒冷,部队冬季安排较大强度的训练来保持队员体温。但是外界气温低,肌肉、血液的粘滞性大,关节僵冷,在进行跳跃和落地动作等训练时,则更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膝、踝等关节的损伤,并引起伤病累积加重。而在夏季,野外驻训、军事训练强度加大,较易导致膝、踝等关节的扭伤。
2.1管理人员在训练的管理上不科学,在训练中,管理人员的运动量过大或增长过快,以致超过身体器官组织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在一些周期性项目中,对人体组织结构过度挤压磨擦,或过度牵扯拉伸,引起小细损伤积累,形成慢性损伤。
2.2训练环境的客观因素也会造成运动损伤。.训练要用的器材设备收到损坏,以及训练场地设计不科学,以及参加训练的人员进行检查不仔细,势必会造成训练伤害。
3.预防措施
3.1为参训者新人安排教育宣讲,使参训者认清训练前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掌握训练中高强度高危险系数项目的要领、了解防护常识的重要性。充分领悟容易致伤的环节发生原因和有效的防护措施。
3.2参训者在训练前热身准备和训练后的放松恢复是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首要措施。目前,参训者热身时间常不足10训练后放松活动也多被省略,是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保证训练质量和防伤效果,运动训练操课时间增加至1.5h,准备活动时间延长为15~ 20 min,放松活动保证时间在15min以上①。
3.3参训者感到疲惫时就必须适当的休息,参训者自身素质的不同,训练承受能力因人而异的,但疲劳是绝对可以缓解的,只要参训者注意保持科学的训练方法,如有不适感后立即休息就可以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参训者在感知到疲劳信号时,身体机能下降,必须暂停训练.进行休息。否则不但会降低训练的效果,还会使参训者训练效果下降,运动伤害.疲劳感,一定要进行休息,避免此类原因造成的运动伤害。
3.4管理者根据参训者的兵龄、体质,接受能力等因素,区别安排训练内容,科目搭配合理,符合循序渐进规律。注重劳逸结合,提倡个性化,人性化,防一哄而上疲劳战。坚持理论教育与实际训练相结合,全面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通过科学严格的训练,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使参训者的体能,反应能力柔韧性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5针对参训者运动损伤部位的特点,应格外注意运动事项,注意运动事项健康保护工作。参训者定期接受体能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置早期伤痛,注意发现“不对劲”苗头,对功能障碍、肿胀等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就医,及时发现问题,严防小伤变大伤,轻病变重病;做好运动损伤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对伤员要进行规范地治疗与康复,确保疗效;伤员要听从医生指导,按时接受治疗,杜绝带伤训练。
3.6参训者休息时间,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不得私自增加训练强度.增加训练时间,参训者也不可过于心急,要在自己能够承担的合理的强度内进行训练。如果不按照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稍有不当,就会对参训者造成严重的运动损伤。
3.7部队管理者应根据伤病严重的特点,进行康复训练,开展多部位的循环训练法。针对正常队员,也要避免单一肢体部位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尤其是在障碍训练前,可在准备活动中增加站姿-:胸椎旋转、小腿拉伸等动态拉伸动作;在训练后的放松活动中,可增加针对腹直肌、臀大肌等肌肉的静态拉伸练习,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减轻肌肉劳损;在训练中,还应增加腰背核心区和膝、踝关节等易伤部位的防伤动作,增强其防伤能力。
体育论文投稿期刊:《军事体育学报》本刊旨在研究体育理论,探索训练规律、繁荣体育科学、促进教学训练。主要反映高等院校、部队和体育科研部门有创新性的科研学术成果、集学术性、理论性、专业性于一体,涉及的科学面广,信息量大。
.参考文献:
[1]路迪,董宏彬,陈志亮. 陆军特战队员运动损伤的初步调查[J]. 军事体育学报,2018,37(01)
[2]耿瑞慧,刘辉,李成,马红亮. 武警特战队员康复需求状况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1)
[3]田野. 陆军基层部队体能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
①田野. 陆军基层部队体能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
作者:王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