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学术论文网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机理、价值及路径分析

  摘 要:“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加强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发展,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效能的内在 要求,也是产业结构变革与技术创新双向互动的必然结果,更是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人才和技术集群化联动的需要。 其价值主要表现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价值、促进地方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价值、在改 革推进中实现增值发展的内生价值。新时期,高职院校应通过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强化课程资源建设、推动专 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联动、建立定向就业机制等,促进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教育;专业群;产业群;协同

高职人才培养

  2019 年 4 月,我国“双高计划”正式出台,确立 了高职院校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总体方向。“双高 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建设专业群,应充分重 视产业群的发展态势和实际需求,促进专业群建设与 产业群发展相协同。在现阶段的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 群建设过程中,应首先明确专业群建设与产业群发展 的协同机理及其价值所在,进一步找准两者协同发展 的路径,为广大高职院校科学高效地开展特色高水平 专业群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人才培养论文:外向型、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索

  1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产业 群的协同机理

  1.1 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效能

  “双高计划”要求构建高职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 合发展机制,提升高职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为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1]。在我国“双 高计划”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加强高职专业群与产业 群的双向协同,是高职教育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效 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

  从产业发展视角看,围绕我国转型升级中的产业 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 才链的无缝衔接,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 国的客观要求。高职教育作为产业链与创新链衔接的 “媒介”以及人才链建设的重要“阵地”,培养适应和 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创新型技术 技能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 重要价值取向。当前,我国高职人才链与产业链脱节 的现象普遍存在。

  专业与产业对接不足,技能人才供 给端与产业需求端存在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2],从而 “倒逼”高职教育变革专业建设模式:从传统单一化 的学科专业建设,向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集群式发 展转变。这可以使高职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加适 应现代产业链,从而培养出更多实用适切的高素质复 合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从人才培养视角看,高素质复合创新型技术技能 人才的核心素养是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背后则是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宽阔的专业视 野和更强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专业是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加强高职教育不同专业学科的 交叉融合,推动专业的集群化建设,能够有效破除不 同专业之间的学科界限,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育资 源,提升知识传播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拓宽高职学生 的专业视野,促进高职学生知识体系综合化、特色化,推动不同知识类型的互通和转化,为培养高职学生的 创新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3],这对高 职教育人才培养效能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很 显然,与过去传统单一化的专业建设模式相比,专业 群建设能够在更大范围上扩充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 储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产业发展对复合能 力的要求。

  1.2 产业结构变革与技术创新的双向互动关系

  根据科技发展趋势,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服务区域发展 和产业变革,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 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加速到来,技术创新已 经成为现代产业变革的核心推动力。

  产业结构变革与 技术创新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即产业结构变革需要 多领域技术创新,尤其是关键领域技术创新的推动; 与之相对,技术创新亦依赖产业结构变革,只有产业 结构不断优化与升级,技术创新才会拥有更加广阔的 需求和应用场景。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产业结构变革与技术创新 的双向互动关系,还集中体现在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 的强相关性上。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互为输入输出的 子系统,两者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

  以产业、人 才、创新为核心要素的现代产业链系统要实现可持续 发展,就需要各子系统协调发展。当前,我国传统的 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模式是脱离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需求的,专业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部 分高职院校忽视自身资源现状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片面追求设置“热门”专业,导致技术技能人 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偏离[4]。“双高计划”实施背 景下,高职院校通过专业集群化建设的方式推动人才 培养模式变革,调整和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结构, 使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度进一步提升,更好地 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1.3 产业集群发展要求人才和技术集群联动

  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以专业集群发展为纽 带,促进高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结构 要素的全方位对接,是“双高计划”建设提出的基本 要求。高职教育想要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布局专 业,提升专业建设的服务功能,就需要对区域产业发 展的方向和趋势具有清晰的认知。

  在现代交通物流、 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产业 之间的协同性被不断放大,区域内的产业呈现集群发 展的趋势,这就要求人才和技术发挥“集群效应”,由 此驱动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逐步打破“孤立化”发 展模式,向集群式发展模式转变。 产业集群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大量 要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专业群建设来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一方面,在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下,技术变革和产品迭代升级的速度加快,产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重塑和拓展。

  区域产业链条在横向拓展的同时, 也逐步向纵向延伸,成为推动高职专业建设向集群方 向发展的核心动力[5];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发展对技 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职 院校过去以“一技之长”为目标的“孤立化”“单一化” 专业建设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技术需 求和用人需求。而要培养发展型、复合型的技术技能 人才,就需要以专业群为单元来实施专业教育。 产业集群发展要求技术集成化,从而推动高职专 业群建设。

  随着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 原本分属于不同环节、不同工序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也 呈现出交叉融合的趋势,使得产业生产工艺与技术的 集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 撑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社会职能,面对产业集群衍生出 的技术集成化趋势,高职教育专业建设需要打破专业 学科界限,整合相关专业资源,以学校重点优势专业 为抓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关联专业的融入, 实现专业发展的整体跃升。由此可见,现代产业集群 所推动的技术集成化发展,是高职院校走专业集群式 发展道路的重要动力,而高职专业集群建设,也正是 对现代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正确回应[6]。

  2“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产业 群的协同价值

  2.1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价值

  引领职业教育融入区域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 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 指导思想。服务社会一直是我国高职教育承担的重要 社会职能,高职教育融入区域发展,不仅表现为服务 经济和产业发展,还表现在促进就业、服务民生等方 面。加强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相协同,同样具有满足 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会价值。 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相协同,能促进全社会更充 分更高质量就业。①推动了高职院校学生更充分更高 质量就业。

  高职专业群建设,是基于产业群发展过程 中诞生的新的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立足产业群的发 展态势及趋势重构专业建设模式,走集群式发展的道 路,就是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回应了区域 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7]。通过专业群匹配产业群,促 进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发展要求,从而 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②推 动了社会劳动者的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学历教育与 职业培训并举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建设发展的基本原则。“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群与 产业群协同所引发的教育模式、教育资源、教育内容 的变革,将会延伸至职业培训领域。随着我国高职教育面向社会提供的职业培训服务的规模逐渐扩大,会 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劳动者享受到高职专业群建设带来 的“红利”,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相协同,可以满足社会大众 对高质量多元化职业教育的需要。过去由于我国高职 教育与行业产业生产实践发展的脱节,技术教育、人 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 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还导致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 力降低,人民群众的多元化职业教育需求无法得到有 效满足。“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加强高职专业群与 产业群的协同发展,使高职专业建设与行业产业生产 实践的对接程度显著提高,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得以充 分彰显。随着高职教育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的不断变 革、调整优化,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在更好满足产业发 展需求的同时,也有力地激发和满足了社会大众对高 质量多元化职业教育的需求。

  2.2 促进地方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价值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加强高职专业群与产 业群的协同,将改变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始终处于追赶 国家和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要的状态,为地方产业发 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新动力。 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相协同,能够有力推动地方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集中体现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思 路和专业建设方向的转变,即高职院校主动应对地方 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诉求来规划、布局与设置专业。专业建设从加强内部资源整合转向内外部 双向协同,从过去被动适应走向主动求新求变,实现 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经济的联动。由此促进 了高职教育职能的丰富和提升,增强了高职教育人才 培养的适用性,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相协同,能够有力增强新兴 产业发展动能。地方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标 志是新模式代替旧模式、新业态代替旧业态、新技术 代替旧技术。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高质量发 展型转变、外延增长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劳动密集 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8]。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 面向新产业、新行业、新业态以及新岗位群布局专业, 面向国家急需领域与紧缺人才目录增设专业,能够为 地方新经济、新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从而 为地方产业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做出贡献。 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相协同,能够有力促进地方 产业技术升级与创新。

  技术升级与创新是地方产业进 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经济塑造新发 展动能的主要引擎。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在针 对地方重点产业群、优势产业群以及特色产业群培养适切对口的高素质人才的同时,相关专业群也是地方产业生产技术研发、升级与创新的载体[9]。高职院校 通过深度剖析地方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需求,不断 增加产业技术的科研投入,推动相关成果向生产应用 转化,并融入专业群建设,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的有 机融合,为地方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大动力。

  2.3 在改革推进中实现增值发展的内生价值

  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相协同,推进了高职教育“三 教”改革。深化“三教”改革是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 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高职教育改 革创新的主线。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 设的重点工作是面向产业链,加快专业建设改革,实 现高职教育的增值发展。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组织实 施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点。改革专业建设的方向、思 路、方法和模式,与专业教育紧密相关的教学素材、 教学方法和教师能力与素质也必然需要进行相应的变 革,以适应专业建设工作全面改革的要求。以专业群 为核心进行的专业建设改革,与“三教”改革之间是 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在实践中两者会发生协同联 动效应[10]。随着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工作的逐步展 开,“三教”改革也将会逐步深化,从而带动高职教育 质量的整体性提升和增值发展。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强化了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内涵建设是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建设发展的核心 主题。

  从“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到“双高”建 设,我国在不同时期依据高职教育事业建设发展的阶 段性特征,有侧重地部署了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工作[11]。 如“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主要是 以课程建设为基本范型[12],“双高计划”则是以特色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主线。

  由此能够看出,随着我国 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改革方向也发生了深刻 的转变。由过去主要聚焦部分人才的培养环节向统筹 宏观产业发展转变,这也为高职教育强化内涵建设和 增值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协 同,本质上是一种等位耦合。现代产业的发展形态是 链式结构,单一化、孤立化的专业建设模式已经难以 跟上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只有以专业群建设为方向, 才能消除传统的以学科为导向、封闭僵化的专业建设 模式的影响,从而在更高质量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中,实现高职教育的自我增值和内涵提升。

  3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产业 群的协同发展路径

  3.1 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实现专业 群与产业链无缝对接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推动高职专业群与产 业群协同发展,是全面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方式,其首要任务是优化调整高职院校专业群结构, 推动专业群与产业链无缝对接。 我国不同地区的产业分工不同,特色产业、重点 产业和支柱产业也各不相同。想要实现专业群与产业 群的有效对接,高职院校需要对地方产业结构、产业 类型和产业分布有全面的了解,依据区域产业发展需 求布局专业群[13]。

  高职院校打造特色高水平专业群, 应摒弃过去贪多求全、盲目追逐热点的思维和做法, 要以对接区域产业群或产业链上特定岗位群的需求为 导向,按照深度聚焦、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区域产业 群结构以及优势产业链布局进行深度分析,集中精力 锚定产业发展中与高职院校办学特点最为适配的岗位 群。同时,高职院校要严格贯彻“双高计划”的精神 和工作要求,在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的过程中,进一 步明确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明晰专业群 内不同专业的分工,优化专业群结构,为行业产业有针 对性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当前正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兴 起的关键时期,我国产业链结构、产业生产技术和工 艺都处于动态变革中。高职院校想要保障专业群与产 业链无缝对接,需要建立跟踪区域产业群发展趋势的 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①高职院校可以邀请教育界专 家学者、知名行业专家、大师名匠等资深人士,共同 组建专业群建设委员会,按年度定期召开专业群建设研讨会,充分、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区域行业产业的发 展动态和转型升级进程。

  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实时 调整专业群内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及 时编订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打造与区域产业链高 度契合的,人才培养水平高、技术服务能力强的一流特 色专业群。②高职院校可以依托产教融合平台、职教 集团等,加强与兄弟院校、职业培训机构、教育研究 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与联动,牵头成立以资源共享、 人员互聘为纽带的区域专业群建设联盟。建立“产业 升级驱动专业升级”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 业结构,形成“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体系[14]。

  3.2 依托校企合作,强化课程资源建设,实现课程体 系与技术链相对接

  课程是专业的基石,依托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 课程资源,实现课程体系与技术链相对接,是高职院 校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和专业教学 质量的重要手段。

  第一,明确校企共建专业课程资源的思路和参与 人员。建设与技术链相适应的高职课程体系,核心在 于围绕技术群建立课程群,要点在于依据课程群打造 课程教学内容。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对接技术链,应严 格选择专业课程的开发人员。参与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开发的人员,应当拥有丰富的企业一线技术岗位工 作经验,对于行业动态、职业素养、岗位特性有深刻 的理解,同时还应了解高职院校的教育思想、办学定 位、人才培养目标,熟悉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教学 过程和教学方法。基于以上考量,高职院校专业群的 课程资源开发人员,建议由行业企业的资深技术骨干 和高职院校优秀的一线专业教师共同担任。

  第二,建立专业课程资源信息化平台。高职院校 应积极引入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助 力智慧校园建设和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促进现代高新 技术在专业群建设中的深度应用。与此同时,高职院 校在专业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 与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搭建专业群课程资源建设信 息化平台,完善专业课程资源库、技能培训资源库、 证书考试题目库、企业学习资源库等,构建“线上线 下同步,虚拟现实结合”的立体化、数字化专业群课 程资源库。

  第三,建设“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 业岗位相关”的专业群课程体系。首先要体现专业能 力形成的综合性,遵循职业能力养成的渐进性。因此, 要按照“职业通识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 +职业迁移能力”4 个模块建立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总体 框架,突出职业综合素养与专业综合能力在高职院校 专业群建设与专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要按 照“公共平台课程—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4 阶梯建立专业群课程体系的进阶结 构,逐级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

  3.3 校企联合助力创新创业,实现双创体系与创新链

  相对接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是近年来我国激发产业经济活 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通过搭 建创新创业平台,建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大学 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实现双创体系与创新链相对接, 可以为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 条件。 校企联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形成校企优势资源 互补。我国区域产业群的发展,通常由地方产业中的 龙头企业引领。地方龙头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综合实 力,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及产品体系。同时,创新需求 强劲,拥有众多创新创业项目。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 地方龙头企业深入合作,联合建立创业学院,共同构 建基于专业群建设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体系,共建共 享集教学、培训、企业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 台,来有效促进双创体系与创新链的有机对接,实现 校企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校企联合建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增强高职院校应用技术研发和协同创新能力。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的 建设要以重点企业为依托,面向区域特色产业、重点 产业与支柱产业。高职院校要依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 办学条件,通过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成果转化等形 式,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解决企业高新技术难题,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要针对合作企业的应 用型技术课题,规划高新技术研发的方向和路线。坚 持校企合作研发,立足企业技术改进与升级的需求和 学校的技术优势,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面向 未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投入,联合建设,使 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成为助力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 有效衔接的坚实“阵地”。 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推动专业教育与 创新创业联动,是形成高职学生服务产业经济发展能 力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资金、资源投入 需要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的建设倾斜,完善创 新创业孵化中心的功能和软硬件条件,整合多方创新 创业资源,构建常态化的多方交流机制。同时,定期 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 实践做好充分的服务指导工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 要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 合起来,鼓励学生依靠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的构思 和实践,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乐于面向现实产业生产需求,凭借专业知识和 技能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活动。

  3.4 拓展专业内涵,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实现职业培 训体系与人力发展需要相对接

  开展职业培训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能,也是高职 院校专业建设向社会贡献价值的重要途径。“双高计 划”实施背景下,促进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发 展,也应体现在高职院校依托专业群建设所开展的职 业培训工作中。

  第一,建设混编流动式职业培训师资队伍,保障 职业培训质量。与企业以及社会性职业培训机构相比, 高职院校拥有技术实力强、培训体系健全、培训理念 先进、培训方法系统完备等多重优势,而这些优势, 又是以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基础的。高职院校 应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培训素养和能力,定 期输送教师入企挂职锻炼,让专业教师充分了解企业 的生产环节与技术要求,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 构。在产业视野、工程应用、技术创新、教学能力 4 个层面培养专业教师群体的职业培训能力。

  高职院校 应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人才混编流动机制,校企双方通过柔性引进政策,使企业技术人员与高职院校专业 教师混编互聘,共同开发职业培训资源,联合授课与 指导,打造校企一体的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整合行业企业资源,成立由行业名家、 企业技能大师、学校教学名师等共同组成的名师工作 室[15],共同对学校教学、人才培养以及社会培训工作 展开研究合作,最大程度地发挥职业培训的社会服务 功能。

  第二,开展多层次社会职业培训,拓展专业群建 设内涵。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整合优势专业群资源,建 立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担面向企业员工的职业 培训与技能鉴定任务,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重点向 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提供职业技能培 训服务。通过建设高水平专业群,高职院校还可争取 成为各类先进制造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 研发示范基地,进一步增强自身专业群建设的社会服 务能力。在自主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的基础上,高职院 校还可以联合行业企业,开展立体式、多元化职业培 训,开发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模块化职业技能培训项 目,提升产业群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

  4结语

  高职专业群建设要牢牢坚持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 方向,深化产教融合,在贴合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着力打造具有明显产业背景和一定优势的专业 群,实现与区域重点产业群的有效对接,使高职专业 群建设真正成为创新人才的“孵化器”、科技创新的 “助推器”、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以及文化创新与传 播的“主阵地”,为我国“双高”建设能够有效落实奠 定基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教育部,财政部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 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 报,2019(3): 74–78

  [2] 顾永安,许戈,张静 高职院校专业群生成逻辑研究[J] 高 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4): 152–157

  [3] 王惠莲 高职院校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解构、关键 维度及实施向度[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 54–61

  [4] 谷中秀,华平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接产业 需求的策略探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21, 42(8): 34–38

  作者:周 香,闫文平

查阅更多的教育论文文章

扫码关注公众号

您身边的学术科研指导顾问,帮您解决论文、出书、专利难题。

热门推荐

申请发明专利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教师出版专著有什么优势?

著作的版权页是指什么?包含哪些信息?

海牙体系外观专利申请相关疑问解答汇总

专利转让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职称出书独著好还是合著好

学术专著怎么认定?

论文退修如何判断是小修还是大修

A&HCI索引期刊怎么确认期刊

论文质量提高方法

专利主要完成人的意思

国内率先实现导游评职称!山东未来将探索更多人才政策促进文旅融合

职称与论文专题
论文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