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包装教育发展过程中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和企业对于高精尖包装行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模式亟需作出进一步的调整。以国内外重点高校中包装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专业课、通识课的方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和网络调研的方法,针对欧美典型高校与国内重点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进行取样研究。采用数据图表分析法,对各高校课程设置进行总结,对比分析各高校通识课以及专业课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国内外重点高校的课程设置方案,发现异同点。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具体的数据和图例分析,得出了国内包装工程专业教育课程改革模式的具体思路,提出了提升我国包装工程专业教育质量的建议,得到了对包装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为包装工程专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高质量、国际化专业人才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包装工程;本科课程设置;国内外高校;课程培养体系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课题。欧美发达国家在包装工程专业建设时间早,由于专业产业融合强,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学科的发展。为了完善笔者所在学校包装工程专业的教育体系,学校与德国高校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师生交换访学等模式来提升包装工程专业办学质量。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包装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比分析发现现有的课程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专业办学质量,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包装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宽泛,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强度、种类设置以及通识课程的种类和方向上都存在亟须改善的方面[2]。
这里针对美国包装专业教育重点高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罗格斯大学)以及英国、德国的高校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分析目标高校的课程设置来完善国内高校课程设置方案。新课程体系的提出,能够为专业学生提供更加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积累更加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体系的设立以目标为导向,兴趣为引导,进一步提升专业培养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解决路径。这里通过文献和网络调研的方法,针对欧美典型高校,与国内重点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进行取样研究。采用数据图表分析法,对各高校课程设置进行总结,对比分析各高校通识课以及专业课的异同点,并给出完善国内高校包装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可行的改进措施。
1国内外包装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概况
包装工程专业以保护产品、方便流通、促进销售、提高商品价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为目的,主要研究产品包装的设计、材料、技术与方法、工艺及设备,包装产品的运输、贮存及销售,包装的回收、复用及废弃物处理等相关科学技术问题。
同时,也研究相关的经贸、管理、环境、法律、心理、文化和社会等问题[3]。综上,包装工程是材料科学、工程技术、艺术设计、食品科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工程技术学科。目前国内包装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是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多专业融合,提出包装的具体解决思路。例如西安理工大学包装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重点要求学生们能够应用各种新的理论知识、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进行系统性分析,结合学生自身对于产品包装的独到见解,从智能化、绿色化、美观化和科技化的角度出发,指定多路径可行的包装解决方案。
美国包装行业引领行业发展,从而也推进其包装高等教育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建立满足市场的需求及适应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以及满足市场对于高端包装人才的需求是其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国高校包装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包装技术方面的“通才”和“人才”,涉及包装材料、包装过程、包装测试、包装包装开发与流程、分销包装等比较广泛的学科,致力于培养实用性人才,与企业、科技、社会接轨。
同时,相关院校也非常重视和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注重实践课程的锻炼,更加强调在实践经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积累经验。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学生完成至少半年的包装企业实习或者海外研究项目实习经历。美国包装工程专业举世闻名,其中以密歇根州立大学最为出众,其特有的教学模式与国内高校不同,开设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食品安全及风险分析、微生物学基础等作为选修课程,以及商用选修课,如会计学概论、金融概论、企业法概论、管理技巧与管理过程、营销概论、广告原理等[4]。
英国高校中不独立开设包装工程专业,但是许多专业方向都与包装相关,其中最接近的便是设计专业。英国高校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扩大学生自由发挥和自我想象的空间。设计在英国是热门学科,相关知识和课程可以应用于包装设计当中。德国高校的包装工程专业教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以包装的工艺技术为主要方向。德国高校的培养模式同美国的方式类似,非常看重实践教学和实习经验。
大学期间有2个学期,即1学年的时间去实习,分为2次,每次持续的时间为半年左右,可选择去包装企业或根据自身爱好和能力选择科研机构的实际课题,遵守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育宗旨。德国发达的包装技术为其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基础。西安理工大学自1999年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开始中德双学历教育以来,通过师生互换访问等交流方式加强了与德国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沟通和学习。德国的课程设置以大学时的专业课程设置为主,通识专业基础课为辅助,加上部分专业选修课,在其包装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专业课程的设置为德国包装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德国整个包装行业的发展。
我国的包装教育起步较晚,从课程体系到教学内容都还不太完善,特别是专业涉及面太广。这些问题在广大包装院校中普遍存在,包装学科的边缘交叉性导致其需开设大量的相关学科课程,而本科教育并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学时分配给这些相关学科的课程学习[5],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因此需要提高教学效果。我国包装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中过于偏重包装技术,其中有偏机械、材料的,也有偏设计和印刷方向的;存在着专业基础课与选修课不系统,专业特色不明显,重自然科学课程,轻管理、经济等人文社科课程等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国内与国外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急剧增多,导致企业更加迫切地需求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懂商务、管理、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趋势的发展也催促着我国包装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6]。国内包装工程重点高校,如湖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在响应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的情况下,要求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掌握包装工程专业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涉及的核心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包装防护原理和技术,掌握包装材料与包装制品的生产及印制工艺,具备包装系统分析、设计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部门、包装及物流企业、科研机构、商检、质检、外贸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生产、质量检测、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7]。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美好生活需求的增加,产品在国内外的流通越来越频繁,因而对于性能良好的包装需求也愈发强烈,对包装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和严格。
所谓包装,一方面要保护产品的外观、性能、质量等免受因撞击、跌落、摩擦、湿度、温度或微生物等带来的损害,还要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方便于储存和运输,起到为产品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的作用。在当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水平逐渐提升,不仅要求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还更关注它们的设计特色、装潢艺术,唤醒消费者心中的购买欲望和消费欲望等,这都对包装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国内外包装工程本科课程设置对比
分析这里采用文献调研、校级交流和网络数据搜集得到相关研究数据,院校主要包括美国相关高校(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包装学院、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罗格斯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以及国内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作出各高校课程设置总览图,对比分析各高校通识课以及专业课,做成对比图进行具体对比分析。通过数据和图例分析,得出提升高校包装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完善课程设置方案的具体措施。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国内外包装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各高校课程设置模式的大致比例分布,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德国,注重于专业课,其比例高达76%,这一点国内高校与之相似,而美国高校则看重通识课,选修课比例的数据变化不大,比例均维持在15%~20%。可知美国3所高校通识课课程设置的总学分约为专业课的2倍,而英国利兹大学的设计类课程通识课与专业课比重相差12%。
德国专业课课程设置的总学分约为通识课程的3倍,更加注重专业课程教育,国内高校情况与德国最为相近,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分别为2.7和2.6倍,而我校专业课比例占54%。由图3可以看出,在通识教育上,美国3所高校对于数学、物理、化学比较看重,数学课程所占比例分别为16%,20%,32%,均值为23%,尤其是罗格斯大学,对于包装专业学生的数学知识要求很高;物理课程所占比例分别为9%,13%,14%,均值为12%;化学课程所占比例分别为13%,14%,10%,均值约为12%。德国高校中数学、物理、化学这3门学科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4%,9%,36%。
由此看来,美国高校和德国高校的数学与物理学分所占的比例是相近的,但化学科目却相差极大,德国高校对于化学的要求很高,比例高达美国高校均值的3倍之多。国内的2所高校(西安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数学课程所占比例分别为26%,30%,均值为28%,说明国内高校更倾向对数学知识的灌输,约为通识课比例的30%,物理课程所占比例分别为13%,12%,与德国和美国高校相差不大,而化学课程中,我校没有开设有关化学方面的通用课程,而美国以及德国都对这门课程相对重视,因此我校可以考虑开设化学专业类课程。
经济方面的课程中,6所高校的比例分别为5%,9%,10%,9%,0,0,其中美国3所学校学分设置均值为8%,与德国高校相差不大,而国内的2所高校均没有开设有关经济方面的课程,这也启发国内高校与时代接轨,学习经济和商业知识。生物课程方面,6所学校仅美国2所高校有开设,分别是密歇根州立大学(5%)和罗切斯特理工学院(4%),其他均未开设,因而国内高校可以考虑开设生物方面的课程。机械方面的通识课中,罗格斯大学和德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有开设,比例分别为17%和9%,因而国内高校也可以考虑开设有关课程。
包装工程专业属于工科课程,对于数学和物理都有严格的要求,由以上数据可知数学和物理相关的课程所占比例各学校相差不大,而在化学方面,美国3所学校占比的均值为12%,德国高校对该科目也较为重视,比例占到36%,国内高校中,上海海洋大学化学课占比23%,而笔者所在学校课程未设置化学相关专业,但化学与材料的性质、物质的特性息息相关,且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化、安全化,因此化学在包装材料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而建议笔者所在学校在通识课程中去开设相应的课程。目前现代社会对于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涉及到有关微生物、发酵等方面的生物知识,因而包装专业与生物工程也紧密相关。
美国3所学校中密歇根州立大学和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开设了有关生物学的课程,所占通识课的比例分别为5%,4%,而德国以及国内高校均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因此生物工程领域的课程也可以在课程设置中予以体现。国内包装工程专业学校均有关于包装机械的力学方面课程,如工程力学,不过一般将其归类于专业基础课当中。美国3所学校中仅罗格斯大学开设了相关专业,占通识课17%的比例。在该课程的设置上,德国高校开设的专业占比为7%。设计包装要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相关的力学课程是必须要开设的,这一科目笔者所在学校的设置与德国高校相类似。
3结语
从国内外各大高校对比分析来看,国外的包装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分为3个模块,通识教育课、专业课(核心课程)、选修课,而国内的课程分为4个模块,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综合相关数据分析和当前所提出的国家教育质量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标准,在通识课与专业课设置比例上,国外高校通识课程所占比例高于国内高校,国内与德国高校的包装教育模式最为相似。差异最为显著的是在课程设置的种类上,美国高校以经济学、化学、生物学等组成通识课程,而这几个种类的课程在国内高校中是欠缺的。
基于此,这里提出如下建议:倡议将原有学科的知识体系转为“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3部分;各个类别都应含有一定比例的任选课(比例大小可以不一),与学生广泛多样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任选课的范围应较广泛,包括人文、社科、经管和自然等交叉学科领域的课程,且在专业领域的任选课开课比例、学分设置相比其他而言应该更高。
参考文献:
[1]杨祖彬,曾莉红,程惠峰.包装工程专业人才“三融合三驱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4):118—121.
[2]王桂英,李春伟,徐淑艳.智能包装背景下包装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构建思考[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5):92—93.
[3]张利君,袁艳.包装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9,46(21):162—163.
[4]吴若梅,蒋海云,徐长研,等.中美包装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与思考[J].包装世界,2015(2):53—54.
[5]李春伟,张群利,陈春晟,等.包装工程专业工程化特色课程设置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24):158.
[6]孙文秀,双全,董同力嘎,等.农业类院校包装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探索——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J].包装世界,2015(2):49—52.
[7]李自刚,魏庆葆,宋卫生,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实习基地建设——以包装工程专业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2):47—50.
作者:孙振锋,方长青,杨慧萍,靳彦岭,任芳,任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