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儿童友好型学校是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儿童友好型学校,不仅要为儿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儿童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基于儿童的年龄属性及生活方式,加强对游戏的研究及开发,开展高质量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不仅是建设儿童友好型学校的需要,也是教育永恒的话题。
关键词 儿童 游戏 友好城市 友好学校
未来五年,在全国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示范工作,已纳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作了进一步的政策引导。建设儿童友好城市,需要社会方方面面都能彰显对儿童的友好,其中,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儿童友好型学校,是儿童友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儿童友好型学校的特征
所谓儿童友好型学校是指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空间布局、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课程实施、管理方式等所有教育教学环节都基于儿童需求,服务儿童发展,处处彰显对儿童的友好。儿童友好型学校的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安全儿童在校园里安全有保障包含物理环境的安全及精神环境的安全两个层面。
(1)物理环境的安全儿童友好型学校的生均面积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保障儿童有充分的活动空间,保障儿童在嬉戏玩耍时不因活动空间狭窄造成意外伤害。儿童友好型学校的校园里不应该有“尖角”,课桌椅、教学仪器等设施的尖角都应安装软包,建筑物的角落应有防撞贴,让儿童感受到来自于细节的体贴与友好。儿童友好型学校应设有无障碍卫生间,让少数身体残疾或受伤的儿童享受到关爱。
(2)精神环境的安全儿童友好型学校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的,虽然儿童间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断,但没有各种欺凌行为。在儿童友好型学校,不存在个别学生由于受欺负而不愿意上学的现象;不存在学生由于成绩跟不上,因受老师批评而害怕上学的情况,每个儿童都在安全的精神环境中快乐成长。
2.自由在儿童友好型学校,每个儿童的天性都能得到自由的释放。儿童喜欢打滚撒欢,校园里不仅有绿茵茵的足球场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滚来滚去,还有若干个或大或小的草地,让儿童自由自在地感受大地的气息。儿童喜欢游戏,校园里不仅有各种玩具和游戏道具,还有足够的时间为儿童提供游戏保障。在课外活动时间,学校能提供丰富的游戏课程供儿童选择。
3.被尊重在儿童友好型学校,处处彰显依法保障儿童权益、儿童平等、儿童参与、儿童观点充分表达、儿童合理诉求充分满足、儿童生活样态充分被尊重的和谐气氛。儿童友好型学校不仅要为儿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儿童的年龄属性,尊重儿童的需求与喜好,让儿童在宝贵的孩提时代感知到学校及社会的友好,在幸福的体验中提升素质与能力,最大化地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校园游戏对建设儿童友好型学校的意义
建设儿童友好型学校的道德前提是对儿童的了解与尊重。儿童最感兴趣的事莫过于玩游戏。以游戏为载体彰显对儿童的友好,需要了解各类游戏对儿童的价值、对创建儿童友好型学校的意义。
1.丰富的游戏是学校对儿童友好的重要彰显
学校要彰显对儿童的友好,首先就要认识到游戏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1)游戏能满足儿童自我实现的需求,能让儿童获得尊严、获得快乐,能为儿童的人际交流提供载体;(2)游戏可以提高智商,提高思维能力;(3)游戏使儿童精神愉悦、精力充沛;(4)游戏不但不浪费时间,还会为儿童赢得许多优质时间;(5)游戏可以让儿童身上那些式微的光放大、放亮,滋养儿童的自信心。所以,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是保障儿童游戏的基础,是建设儿童友好型学校的保障。
2.游戏是儿童的年龄属性
儿童入学后,在课堂里,很多知识的传授需要游戏的辅助,很多人生道理的习得需要借助游戏进行铺垫;在课堂外,儿童会自发进行一个人或多人参与的各种游戏活动,并且能够自主制定游戏规则。由此可见,游戏不仅是儿童的年龄属性,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1]。
3.游戏能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游戏不仅有规则,还有特定的问题与视角。以抽陀螺游戏为例,陀螺在旋转的时候不但有自转——绕自身轴线转动,而且有公转——围绕一个垂直轴线作锥形运动。做抽陀螺游戏时,儿童很容易发现,陀螺转得越快,摆动角越小,稳定性越好;转得越慢,摆动角越大,稳定性也就越差。小学中高年级儿童会发现,人骑自行车的原理也跟抽陀螺一样。每一个游戏都有特定的问题与视角,做游戏对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4.游戏能提升儿童的智慧一个人进行的游戏活动能锻炼人的观察力、专注力和研究力。多人参加的游戏都有明确的规则,要想在游戏中获胜,是需要智慧的,例如:分析、协调、合作、谦让、坚持、妥协、判断、决策等。无论什么样的游戏,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能培养及提升他们的规则意识及多种能力,启迪他们的智慧,让儿童变得勇敢、独立和执着,而这些素质是儿童参与实践活动必备的能力与智慧。
5.游戏是儿童探究世界的载体从小爱搭积木与摆弄罗盘的爱因斯坦、喜欢数星星的张衡,都是在游戏中受到启迪,最终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瓦特通过观察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法拉第喜欢摆弄圆盘,发明了圆盘发电机,让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通过镜片中的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作为玩具被构思出来的。游戏是探究的载体,没有游戏,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
6.游戏有助于儿童对文化的感知有些游戏,如捉迷藏、躲猫猫、寻宝藏等都是基于秘密体验,儿童参与这类游戏,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秘密的思想、故事、社会生活与文化。猜谜语、背童谣这类语言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这类语言游戏能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最初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始的,游戏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游戏的产物。游戏涉及作为个体的人和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生活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
三、以游戏为切入点创建儿童友好型学校
游戏对儿童的意义人人皆知,加强对游戏的开发与利用,用游戏彰显对儿童的友好,以游戏为切入点创建儿童友好型学校,是儿童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1.了解儿童对游戏的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的目的是尊重儿童的年龄属性,让儿童快乐成长。但是,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儿童,对游戏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要想通过游戏彰显对儿童的友好,必须要认真了解儿童对游戏的需求,根据了解的情况,为儿童提供满足其童真童趣的游戏活动。在游戏需求满足上,要特别注意少数身体残疾、有阶段性健康问题(例如手臂骨折)等儿童的特殊需求,尽可能让每一名儿童都能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2.保障儿童做游戏的时间适合儿童的游戏活动很多,可在校园里开展的游戏活动也很丰富。校园里儿童游戏时间保障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课间时间允许儿童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二是低年级儿童每天至少有两节游戏课,高年级儿童每天至少有一节游戏课;三是低年级儿童的课堂教学应根据授课内容,尽可能以游戏形式切入;四是下午放学后学校提供的延时服务时间,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应组织他们进行集体游戏活动。
3.基于儿童经验选择游戏项目游戏项目的选择有三个标准:(1)儿童参与程度高不高;(2)儿童是否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3)儿童投入的主动判断多不多。在游戏项目选择中,1-2年级儿童游戏难度不能太高,注意将室内游戏、户外游戏、区角游戏等多种游戏形式有机结合;3-4年级儿童应以满足其好奇心与探索欲为目的,摆弄及探究实物玩具;5-6年级儿童应加大游戏的智力成分,例如:通过休闲游戏发现大自然的美,通过数字游戏培养数学美感,让儿童不仅玩出快乐,还要玩出知识和智慧。
4.在传承基础上对传统游戏进行创新儿童游戏创新的着力点是游戏程序及规则背后的经验、原理及智慧,重点思考如何让游戏与儿童的经验及智力发生联系,如何与儿童的精神世界产生交集。以滚铁环游戏为例,二十年前,这是一项非常普及且深受男孩子喜欢的游戏活动,该游戏对培养儿童的体能、专注力及平衡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今,为了让这项近乎消失的游戏重新回到儿童生活中,就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对这些游戏进行创新。
5.让儿童远离电子游戏很多儿童都对电子游戏感兴趣,特别是乡村里的部分儿童由于沉迷电子游戏而造成身心健康的损伤。在以游戏为载体的儿童友好型学校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让儿童认识到电子游戏的危害,激发儿童对情境性游戏的兴趣,通过真实的情境性游戏让儿童远离电子游戏。
6.将游戏与课程学习相融合当儿童的游戏需求得到满足后,教师应启发儿童将游戏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在生活及课程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将游戏活动中培养的探究精神用于课程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勿让儿童玩教师设定好的游戏,更不要将游戏课程化。任课老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给儿童预留足够的通过游戏探索知识、将游戏与课程相连的空间,供儿童通过游戏进行探究。
7.加强对儿童游戏的校本化研究让儿童游戏成为建设儿童友好型学校的重要切入点,除了保质保量地开展游戏活动,还应加强对校园儿童游戏的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儿童游戏的意义与价值;(2)儿童游戏的种类;(3)儿童游戏环境的创设;(4)儿童游戏的开发、组织与实施;(5)游戏道具的制作与使用;(6)教师游戏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7)游戏对儿童友好型学校建设的促进作用;(8)如何通过游戏提高儿童的幸福指数。
8.加强对游戏道具的挖掘及使用很多游戏需要道具,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挖掘道具资源,要从游戏道具中挖掘出游戏的价值。要培养儿童改造现有游戏道具的能力,把每一个“玩够了”的游戏道具拆分、加工成新的游戏道具。游戏道具的挖掘与利用无固定的模式可借鉴,只要有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情绪发展、认知发展、个性发展、社会交往发展、智力提升,就可以进行开发与利用。
儿童友好型学校是儿童友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游戏较为缺乏的当下,从儿童成长的角度加强对游戏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开展高质量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尽享心智沟通的快乐,通过游戏,让儿童自信、勇敢、思想独立、不畏风险、快乐成长,不仅是建设儿童友好型学校的需要,也是教育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吴维煊.教育中“玩”的缺失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5(05):14-15.
作者:章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