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需求和挑战。本文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学》为例,通过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多角度深入开展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操,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专业教育的目的,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学;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模式
1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越来越深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将所有高校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就对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与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探究课程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手段,因此,如何充分开发专业课的思政教育资源,推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日益受到关注[2-3]。
当前,在我校“一流专业”和“工程教育认证”的双重支持建设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模式下培养能适应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本专业的教学使命。为此,本文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学》为例,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本课程的课堂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进行探索研究。
2课程建设现状
《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工科实践应用科学,是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色和和核心课程。课程开设于1986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期间几经易名,如《化学纤维生产工艺学》、《化学纤维加工工艺学》等,目前已拆分为《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学1》和《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学2》两门分课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该课程已成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校级重点课程。《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学》偏重于化学纤维的纺丝方法介绍,对各主要纤维品种的生产过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通过讲解几种重要的高分子纤维材料的生产、结构、性质与用途等,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纤维纺丝的基本知识、生产基本理论和工艺技能,通过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常见化学纤维和黏胶纤维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等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的专业工程素质、专业工程能力和专业技能得到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经过多年打磨的成熟课程,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尤为迫切。因此,本课程今后发展的重点是对该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在充分发掘该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思想素质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统一起来,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3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与探索
要对《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学》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更好地做好课程思政,必须充分了解《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学》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时事政治,合理地设计和实践教学方法,其关键在于找准并深度发掘课程中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和有机融入点,通过灵活运行各种教学方法,经过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才能达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使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追求和坚持,从而培养兼具德育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目前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已分布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并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本课程通过引入一些案例进行教学,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案例和知识点之中,在对学生的教学讲授中润物细无声地实现工程伦理塑造,促进学生思想认识不断深化,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科技创新的责任。例如,2018年底,国内首条技术和全套装备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单线3万吨Lyocell纤维生产线投入生产,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十八年磨一剑的创新精神,正是对习总书记“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全面诠释。
又如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的衣服,依托于纤维工业,也与人类的文明进步密不可分。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纤维工业取得长足进步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纤维大家的呕心沥血,作为我国化学纤维工业和专业教育的奠基人,上世纪50年代建国伊始,钱宝钧开创了我国以棉绒为原料的粘胶纤维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生产粘胶纤维的工艺,之后又筹建了我国第一家年产万吨的粘胶帘子线厂。
郁铭芳院士曾参加筹建中国首家自行设计的上海合成纤维厂,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纺出了中国第一根合成纤维—锦纶6丝,之后领导建设了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安装制造的年产六百吨锦纶装置,生产出中国第一批军用降落伞用锦纶长丝,结束了我国军用降落伞丝依靠进口的难题,为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此外,《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学》中蕴含大量的德育和思政元素,这些丰富的思政元素和该课程长期的教学积累,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立体化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在信息化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学模式的探索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特别是对于当今大学生,对信息化知识碎片的吸收要更加容易,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由点代面,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避免课堂内容的臃肿,真正解放学生的思维,培育三全人才。
4.1以“学”为中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采用“知识众筹”的模式,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学习的乐园[4]。工科类课程的课堂学习本身是枯燥的,但是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也不乏许多有趣的典故,对一些“偶然”事件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史,并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以及善于发现和勤于思考的品质。在课程讲解中,通过对高分子纤维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的描述,课程中穿插具体的事例,事实案例可以激发培养学发现与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讲解硝酸纤维素的改性时,可以硝化纤维素的发展历史,瑞士巴塞尔大学教授恩拜因在一次常规的化学实验中,一不小心将硫酸和硝酸的混合物溅到围裙上后,形成了一种极易燃烧的材料,具备科学探索精神的恩拜因教授并没有忽略这一发现,而是对其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最终发现了一种新材料,这就是硝化纤维。其后不就,同样具有戏剧性的一幕在美国上演,在一次工厂生产操作过程中,工人海厄特不小心将樟脑油混入到硝化纤维素中,本属于操作失误,缺发现混合后的物质兼具强度和柔韧性,通过不断改良最终制备得到了赛璐珞,而这次偶然意外获得的材料最终代替象牙制成人们常用的台球。
此外,适当的讲解高分子材料相关的时事政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灵活的利用时事政治引入课程思政。例如,2020年初延续至今的新冠疫情,无数的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使我国取得了“抗疫战争”的巨大胜利。
这其中就离不开与医护工作者密不开分的防疫物质的巨大作用,这就涉及到本课程密切相关的高分子纤维材料,以最常见的口罩为例,带子为聚氨酯纤维,主体起主要阻隔作用的是熔喷布,就是本课程所讲到的高熔指聚丙烯通过熔喷生产工艺制备而成,那么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全球口罩的紧缺除了机器设备的生产技术因素之外,还有高熔指熔喷PP材料严重不足,而提高产能,获得高质量的熔喷PP就需要高分子材料研究人员废寝忘食地进行大量的科研工作。通过对这些时事政治的分析和介绍,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突出高分子材料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2以“教”为媒介,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建立高效的教学方法
“教”与“学”相辅相成,密切联系,以“教”为媒介,就必须提高授课教师的知识贮备和专业水平,并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建立与之配套的高效教学方法,充分有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并通过恰当的理论知识设计在塑造学生心灵的主体任务中共同完成“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的根本目标[5]。
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最直接、密切接触的活动场所,是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课程思政的开展应利用好课堂这一主要渠道,构建融入思政内容的课程体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堂中融入的思政元素作为重要内容,并在课堂提问讨论等环节体现,实现价值引导、知识传授的目的。
例如,选择近些年纤维材料方面的研究热点,搜集大量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单位的研究内容脉络作为素材,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汇总思路发表观点,理清研究的主线和问题提出的背景,进而了解研究成果的来龙去脉。简单来说就是总结前人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下技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对比方案的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契合度,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
此外,本课程非常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本课程教学团队共有四名老师,由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组长,每位老师负责一些与与自己研究领域相近的章节,以便及时跟踪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科研基础,有助于学生在最后的毕业论文工作中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
5结语
《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学》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从事化学纤维生产设计和工艺研究等工作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在“一流专业”建设的机遇和挑战下,本课程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思维模式,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首要任务的同时,积极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内涵,并不断在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制定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深入培育绿色生态环保理念,提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2020-5-28).
[2]李晓燕,胡雪敏,魏玉娟.基于《生态纺织品检测与认证》课程的思政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2021,37(7):150-151.
[3]李坤泉,吴文剑,郑轲.《高分子材料》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7):243-244.
[4]杨向卫,朱小芳,孙冰红.“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行业高校特色发展实证研究-以陕西8所行业高校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0,(7):13-17.
[5]刘淑环.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1,(3):60-65.
作者:李召朋*,杨柳,辛长征,马杨豹,秦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