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学术论文网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向度及实践进路

  摘 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符合立德树人根本遵循,是思政课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融合目标设计和问题导向、统筹整体方案和实施过程、坚持政治引领和协同育人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向度的主要表征。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课程内容脱节、课程内容重复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互动缺失等问题。一体化建设成效有赖于五个路径的构建和实施:“全域化”导向下的育人目标体系构建、“全学段”指引下的统筹衔接教学内容的设计、“多主体”参与下的协同合作育人、“专业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发展性”理念下的评价改革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一体化;思政课建设;逻辑向度;实践进路

思政教育

  “一体化”是思政课发展的必然趋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涵盖大学、中学和小学全过程、全阶段的课程质量提升活动。将大中小学思政课纳入一体化建设,是学校立德树人根本遵循的体现,是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的有力举措。当前,思政课建设各学段呈现割裂状态,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本文从系统论方法入手,将各学段的思政课程建设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考察大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的逻辑向度和实践进路,为处理好三个学生发展阶段思政课程建设的动态关系,发挥一体化思政课程的整体功效提出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学术动态

  2019 年,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331 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 ,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被正式提出,随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全面涌现,2020 年,国家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2021 年 11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至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事实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的出发点一方面来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关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是彰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应然之举,其关照的是德育知识的创生及应用问题。综合来看,高度重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科学揭示其内涵和实践路径,是各学段学校进行思政课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重要前提条件。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学术界关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讨论非常热烈,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视域出发,都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整体而言,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目标和实施路径三个维度上,具体表征为:

  (1)在内涵解读方面,文天天等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根据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原则,遵循不同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与接受机理,在教学要素的不同方面探索一体化架构,以期形成思政课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序列,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成效[3];姜显臣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指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是要进行一体化设计,既要实现课程目标一致连贯,内容广度逐步拓展,深度分层递进,又要注重适应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的需要,最终培养合格和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

  (2)在建设目标方面,吴宏政等从思政课内容、教育知识体系、认知规律和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四个维度厘清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体系,认为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在逻辑层次上要实现“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不同学段思政课应该建构不同的“知识结构”、“教育层次”与“认知规律”相统一[5];李寒梅认为一体化建设的任务是在课程运行的不同阶段,引领青少年建立对这一身份归属的连续确认,在培养对国家、政府、阶级、政党、民族、价值观等心理的接近与好感中建立个人的存在感,为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供根本参照,不断稳固其个体性发展的核心[6];李东坡等指出,一体化目标要充分实现不同阶段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又要兼顾各层次教育教学目标的过渡性、 配套性和衔接[7]。

  (3)在实践路径方面,李伟分析了思政课建设现实困境背景下一体化建设课程目标、内容规划、教师素养、机制建设方面的实施路径[8];汶莎莎从“社会、家庭与学校联动为支撑、发展性与增值性评价改革为动力”角度,探讨了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9];此外,刘欣从教材建设和教师沟通机制、王喜云从管理环境、王争录从教学体系的角度也分别进行了相应讨论。

  基于此,不难发现,学界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念及路径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还是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其一,目标设计层面,看到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目标体系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却未能认识到一体化目标设计与问题导向的融合,未能同时立足历史与现实,在更高站位上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与各学段教学问题、学生认知问题等做出概况和归纳;其二,具体路径探索层面,主要呈现的是宏观上的理念设计,缺乏真正落实落细的措施,且未能从整体视域审视一体化建设的路径。鉴于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笔者期待通过厘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向度,分析其建设的目标、特征及关键要素进行阐述说明,同时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构建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五大”实践进路。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向度系统设计和推进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有力举措。2019 年,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0]一体化建设需要厘清建设的逻辑向度,融合目标设计和问题导向、统筹整体方案和实施过程、坚持政治引领和协同育人,不断推进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确保每个学段思政课建设既能“守土有责”“守好一段渠”,又能相互衔接,“跑好接力赛”。[11]

  (一)融合目标设计和问题导向育人之本,在于立德,在于铸魂育人,就是“通过铸魂而育人,在育人中铸魂,铸魂和育人一体同构,缺一不可”。[12]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效的最为重要因素在于目标设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价值引领是奠定各学段学生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远大理念信念、涵养家国情怀的根本保障。

  问题导向是我们践行立德树人的动力来源,价值引领和目标导向的统整,不仅是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要义,而且还是立德树人根本遵循的集中反映。就学生个体发展而言,一体化课程建设要立足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政治觉悟等,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

  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认,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具备高尚人格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摒弃“单向度”的培养模式,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在参与中提升团队意识、平等观念和法律精神等,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稳定发展。

  (二)统筹整体方案和系统

  推进统筹整体方案和实施过程就是要保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系统性。系统性是系统根本属性,根据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处于互相联系、彼此影响的样态,思政课建设的“大学、中学、小学”阶段也应是有机整体,而非现实中的“割裂”和“分离”状态,一体化建设也不是简单地将三个阶段的教学进行叠加和串联,而应该将三个阶段统筹纳入到整体视域,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目标。一体化建设要保持系统系和贯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一体化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体化视域下的思政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各学段的育人目标共同构成其整体目标,但是,除整体性目标设计外,各个学段的思政课程目标还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做好整体性目标的设计和差异性目标的考量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顶层设计的重要问题;其二,一体化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设置原则,实现相近同质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逐层深化” [14],以免出现重复现象;其三,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探究和使用符合各阶段学生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了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双重任务,因为培养目标和学生认知的差异性,不同阶段的思政课又具体分担了特殊的使命,只有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设计,才能有效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合力。但是,当前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各自为战”的现象明显,严重影响一体化建设成效,具体来看,这些问题表现为以下方面:其一,就思政课的课程内容而言,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课程教材内容有“倒挂”情况。“倒挂”是指不按事物正常的发生、发展顺序和过程,存在首尾颠倒的现象。在思政课教学中,“倒挂”也是存在的,比如,以“人的生命价值”问题教学为例,初中七年级“感受生命的意义”,主要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进行探讨,高中阶段在“哲学与文化”部分,围绕价值观问题呈现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大学阶段重点体悟从教材中关于人生观的问题。按照知识学习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看,“人的生命价值”模块学习的顺序应该是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但教材的呈现却是“倒挂”的;二是课程教材内容存在简单重复现象。

  比如,小学阶段(六年级上册)的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国家机构有哪些”,这一内容同初中阶段(八年级下册)相比,在“国家机构及职能的介绍”部分存在简单重复;《德道与法治》中的“我国基本制度”部分,在初中阶段就对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作了介绍,高中的《经济与社会》又存在同样的简单重复;高中《政治与法治》呈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而大学思政课教学中还是能够找到完全相同的内容。

  另外,还有部分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在高中和大学阶段都有许多相似地方。三是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区分度不明显,主要还是体现在初中和高中两个时期的思政课内容方面,课程内容难易程度与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理解水平不相匹配,动态调整和变化的设计不够。

  另外,中学阶段的思政课中选取了一些理论性太强、难度较大的内容,比如,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思政课中的与哲学相关的内容时感觉比较吃力,这与哲学本身具有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有关,教材在之部分内容设计时缺乏用鲜活的“案例”进行补充,这样的安排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理解水平是不相适应的。

  其二,不同阶段学校跨学段的校际交流不够。虽然三个阶段的各类学校都开设了思政课,目前,同一个学段的不同学校,如高校与高校之间、中学与中学之间、小学与小学之间的交流比较充分,但是,跨学段的校际交流就非常缺乏,比如小学与大学、小学与中学、中学与大学等不同学校的交流,这样就会导致各学段的思政课育人目标、实践体系缺乏连续性。

  其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严重缺失,大中小学思政课具有共通性,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教学能够达成共识,思政课教师之间可以加强经验交流,从而相互启发和借鉴,但是现实情况是,不同学段教师在授课方式、理念、模式和成效等方面没有深度交流,大中小学思政课“各自为战”现象日益凸显,其所折射出的现实是各学段思政课仅顾自身建设,没有看清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以及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导致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这严重阻碍了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则是破解这一发展难题的良药。

  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

  进路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向度,在新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本文统筹了“目标、课程、教师和评价”四个核心要素,构建了“五大”实践进路,从实践层面提升一体化课程的成效。

  (一)“全域化”导向下的育人目标体系构建目标是要求系统达到的期望状态。为解决某一复杂系统问题,首先要明确课程系统的总体目标。[15]89一体化课程总目标是思政课建设程建设的价值导向,是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一体化思政课建设总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课程建设的第一要素。人的培养是学校育人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遵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也必须坚持这个原则,以培养智德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体目标。

  总目标的确定有利于保证各学段育人的政治性和方向性,更是各学段分目标确立和实施的依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分段目标要定位准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学、中学和小学阶段的思政课目标作出了明确要求,即“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16]

  小学阶段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应着眼于学生个体的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法律的启蒙;初中和高中阶段,思政课要立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学阶段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建设践行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的能力和素养,应加强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审美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意见》为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同时也强调了教师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的理想,有效保证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连贯性和有效性。

  思政教育论文:浅谈辩论式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综上所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思政教育领域的战略举措,自提出之后就备受各方关注,诸多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也不断涌现,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如果立足于新时代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角度审视,就会发现,目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预设的教育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而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各自为战”的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一体化建设的真正实效。

  建设旨在从一体化的维度来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成效,避免长期存在的“知识教学脸谱化”和“低水平的育人模式”,有效构建各个学段思政课建设目标体系和重点举措,实现“整体效果大于局部之和”,切实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目前的研究和探索还仅仅处于一体化建设的初始阶段,如何整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建设目标和体系、破解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和难题,搭建和丰富一体化建设的平台和资源、精准客观地评价一体化建设成效,以及形成各学段之间有效衔接的教育效率最大化等,都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1-5.

  [3] 文天天,陈大文.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由来、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7):68-71

  .[4] 姜显臣.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架构与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1(9):42-48.

  [5] 吴宏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论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30-136.

  [6] 李寒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课程逻辑与实践理路[J].课程教材教法,2021(3):55-61.

  [7] 李东坡,王学俭.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挑战与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60-69.

  作者:奉元圆

查阅更多的教育论文文章

扫码关注公众号

您身边的学术科研指导顾问,帮您解决论文、出书、专利难题。

热门推荐

申请发明专利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教师出版专著有什么优势?

著作的版权页是指什么?包含哪些信息?

海牙体系外观专利申请相关疑问解答汇总

专利转让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职称出书独著好还是合著好

学术专著怎么认定?

论文退修如何判断是小修还是大修

A&HCI索引期刊怎么确认期刊

论文质量提高方法

专利主要完成人的意思

国内率先实现导游评职称!山东未来将探索更多人才政策促进文旅融合

职称与论文专题
论文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