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学术论文网

立足多元化的城乡规划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摘 要: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城乡规划学专业硕士学位至今,全国多所拥有城乡规划学的高等院校逐步建立了城乡规划学专业学位制度。东北林业大学城乡规划学学科贯彻执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 年)》文件精神,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师资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全面的探索与研究,力图形成多元化特色的城乡规划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城乡规划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

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是多类型、多层次的,这就需要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基础来确定培育强项,办出特色。这是制定城乡规划学专业培养方案最重要的指导思想[1]。东北林业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以往的培养和研究工作更多地集中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方面。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与之有相通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东北林业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是结合我国新时代对城乡建设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立足于学校和学院的学科优势开展工作,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中突出培养模式的多元化特色。

  一、培养目标

  东北林业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借助东北林业大学身为寒地高水平大学的地缘优势和学院规划、建筑与风景园林领域综合学科群的师资优势,确立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掌握城乡规划学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初步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独立担负城市规划工程管理的领导能力。

  二、培养方案

  (一)培养模式

  城乡规划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注重社会实践、满足实际需求、构建多元发展”为导向,建立学校课堂、校内研究中心、校外企业实践基地相贯通的多元化平台,建立学科组、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多主体的联合培养机制,分别开展理论学习、社会调研、项目解读、工程实践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 3 种意识,即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工程意识,以及培养学生 3 种能力,即沟通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满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知识体系构建、技术方法训练和工程项目实践的需求。

  东北林业大学其他学院设有和城乡规划学专业知识结构紧密关联的土木工程、生物学、生态学、设计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为城乡规划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宽领域的知识体系。东北林业大学通过建设城乡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形成“研究中心 +企业实践基地”“学校 + 研究中心”“导师 + 学科组”多元化组合的培养模式。在培养模式的构建中,注重工程实践环节在各个学期的科学分布,注重各方面资源的整合,注重对学生自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最大化保证城乡规划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课程框架

  城乡规划学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质基础、规划设计实践基础、技术方法理论基础、规划工程实践 4个方面。综合素质基础阶段需要完成对学生常规的基础教育;规划设计实践基础阶段分别在 3 个学期设置开放式规划设计课程,每个开放式规划设计课程给学生提供2~3 个可供选择的题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技术方法理论基础阶段通过设立区域经济、生态景观、文化遗产 3个理论研究方向和设立城市更新、交通旅游、大数据应用3 个技术研究方向,完成专业技能的综合培养;规划工程实践阶段将立足东北地域城乡建设中的热点和难点,完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工程项目并取得技术成果,同时在此阶段鼓励学生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尤其注重第四阶段的教学效果。这个阶段是由理论到实践、由模拟到实战的关键时期。通过专题课题研究、规划实例解读、社会调查研究、参与实际项目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强化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均衡培养,使学生意识到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提高其运用学科理论方法和专业技能有效完成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了多元、开放的特点,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生源结构和社会需求,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实践环节培养方案

  (一)实践环节培养目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是城乡规划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具有积极开放的专业视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突出的研究分析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实践环节培养计划城乡规划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具有以下几方面特色。首先,将注册规划师执业教育的概念融入到职业基础环节当中;其次,各门课程考核形式将不局限于传统答卷、论文等形式,增加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成果分析等考核环节;最后,建立实践教学环节的反馈机制,要求学生完成实践环节后进行自我总结。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也要完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工作,并且定期举行校方和实习单位教学工作交流会议。

  1.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要求学生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熟练掌握城乡规划学相关专业知识。这一阶段学生以在校课堂理论学习为主,但是在教学环节中应渗透注重实践的理念。例如,将注册规划师执业教育纳入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在注册规划师执业教育课程中,任课教师将系统介绍注册规划师执业制度的各方面情况,并且选取有代表性的注册规划师考试真题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城乡规划学专业行业意识,有利于后面阶段的知识学习。

  2.第三学期要求学生在研究中心进行工程实践演练,通过社会调研报告和已实施项目分析报告的形式,强化工程项目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了解一般性城市规划设计项目的全过程,争取参与导师所主持的实际工程项目,培养较强的方案创作能力。第三学期导师组将拟订几个社会调研或者工程实录研究方向,以工程实录报告和论文征集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由导师组联合审阅和修改之后,将学生的研究报告最终汇编成册,其中优秀的论文将推荐给专业期刊或者学术会议上发表。

  3.第四学期要求学生在企业实习基地参与城乡规划基础调研及规划成果编制,至少参与一项城乡规划设计工程实践,鼓励学生结合实践项目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第四学期之后学生将进入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因此鼓励学生围绕这一阶段接触到的实际工程项目选定论文研究方向,有效避免论文撰写出现“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泛现象,保证论文研究内容言之有物,培养学生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贯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思想内涵。

  (三)实践环节的改革

  目前,国内开设城乡规划学专业学位的高校都在或多或少地进行实践环节的改革。城乡规划学专业知识的变革实效性很强,但课本的知识更新速度远远抵不上实践中掌握的第一手最新知识。在本科教育中学习到的很多内容其实在未毕业时就已经更迭。因此,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认知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改革点。

  1.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实践环节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落实城乡规划学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保障,是以实践促知识运用的关键环节,其过程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对于知识体系的健全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课程作业、实验、实习;二是集中实践教学,即社会调查、规划师业务实习、毕业论文撰写。学院领导,以及学科负责人及相关导师在制定实践环节机制过程中应加强实践环节的组织和指导,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学校下达的有关文件精神,成立教学环节工作领导组,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以学校的大框架为基础,突出专业的特点,制定适宜学生实践、方便操作和监督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组织的领导性、组织的周密程度,实践效果将得到有效提升。

  2.加大实践环节的监督力度加大实习教师的监督力度是为了在实践环节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基本把控,因此在组织管理上应增加实习教师的人数,检查方式也应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对于实践结果应增加过程控制,要求实践环节必须做到留有“痕迹”,同时还要求学生及时地给予指导教师情况反馈。

  3.激发实践环节学生的主动性采用新时代教学手段,在实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模拟情景,缓解实习实训设施不足或条件限制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增加横向专业的联系,比如城乡规划学专业在BIM 软件绿色建筑分析上的应用。更突出的做法是,专业的管控由“一头抓”到双管控制。以往的实践环节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采用的均为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因此学生的抄袭和跟风现象明显。现改为教师和学生二者合一出题,教师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与实际的指导分工进行动态调整,使学生不拘泥于枯燥相似的实践过程,而是有针对性地将教师的优势和学生的爱好有机结合。通过此做法,实践环节的成果鉴定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一)培养校内导师校内以导师组为工作单元,明确各组的学科研究方向和教学研讨方向,积极参与省内外重大工程项目。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利用高校设计院(所)便利条件,让教师参与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 更新知识, 提高教师城市规划设计实践能力;选派教师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实践, 提高教师城市规划管理实践能力[2]。对于不具有导师资格的优秀年轻教师,将以助理导师的身份参与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来,增强导师队伍的实力,使学科导师队伍梯队健康良性发展。

  (二)聘请校外导师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设计机构高级技术人才担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或者担任联合导师,让优秀的规划师参与到高校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分享业务实践的丰富经验,让教师、学生有机会与知名设计院的规划师对话交流,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最新动态,让学生有效审视自身的不足并明确努力的方向。校外导师的遴选需要慎重且综合考虑,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能有偏颇,并且在时间上能够充分保障,不能挂名流于形式。

  五、实践基地建设

  (一)多元化实践基地的建设东北林业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筹建目的就是整合校内导师的业务实践资源,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让教师参与到研究中心的建设中,建议导师至少每年有一项本人主持的工程项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和演练机会,给各年级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方案设计、项目评审、学术交流等实践环节。学院有计划地选取合适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践基地,与企业确定好每年的实践时间和教学计划,以及场地设备等情况,保证实践环节顺利实施,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避免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二)实习基地的动态评估学院与学科建立的实习基地建立了长久有效的动态评估系统。通过每年一次的动态评估,让实习基地、学生、指导教师、学院四者之间相互评价,反馈问题和矛盾的同时也提升了实习基地教学质量和实习效果,只有达到或满足一定分数时,才可以继续签订下期的基地协议。一方面能够保障实习基地的长期合作;另一方面有助于净化实习环境,创造安全稳定的实习场所,这是动态评估系统要发挥的重要作用。东北林业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在逐渐完善,相关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还有待时间验证。立足多元化的研究思路是对于不断变化的办学环境和自身教育资源的一种适从,希望探索出能有效满足我国城乡建设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 1] 陈秉钊.谈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培养方案的修订[ J ] .规划师,2004(4):11.

  [ 2] 吕文明,刘海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 J ] .中外建筑,2007(5):78.

  作者:杨旭东

查阅更多的教育论文文章

扫码关注公众号

您身边的学术科研指导顾问,帮您解决论文、出书、专利难题。

热门推荐

申请发明专利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教师出版专著有什么优势?

著作的版权页是指什么?包含哪些信息?

海牙体系外观专利申请相关疑问解答汇总

专利转让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职称出书独著好还是合著好

学术专著怎么认定?

论文退修如何判断是小修还是大修

A&HCI索引期刊怎么确认期刊

论文质量提高方法

专利主要完成人的意思

国内率先实现导游评职称!山东未来将探索更多人才政策促进文旅融合

职称与论文专题
论文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