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院士工作站焦志林团队在中医药核心期刊《中药材》2024 年第 3 期发表题为《山竹子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的学术论文,首次系统揭示了藤黄科植物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 ex Benth.)茎叶的活性成分,为该植物的药用开发及天然产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聚焦珍稀植物成分解析,分离 14 种活性化合物
山竹子作为藤黄属多年生植物,其茎叶在传统医药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但化学成分研究长期空白。焦志林团队采用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山竹子茎叶醇提物进行系统分离纯化,成功鉴定出 14 个化合物,涵盖呫吨酮类、黄酮类、苯甲酮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1,3,7 - 三羟基呫吨酮(1)、GDPPH-1(4)、香橙素(5)、eriodictyol(6)、garcicowin D(9)、garcimultiflorone H(11)等 9 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填补了山竹子化学成分研究的空白。
多类活性成分首次发现,奠定药用研究基础
研究显示,分离得到的呫吨酮类化合物(如 1,3,6,7 - 四羟基呫吨酮)及黄酮类成分(如 7,5,4′- 三羟基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潜力。呫吨酮类化合物作为藤黄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在抗氧化、抗炎等领域已展现显著活性,而苯甲酮类成分 garcinol(12)此前被报道具有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此次发现为山竹子在新药研发、功能食品开发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多基金支持科研创新,学术影响逐步显现
该研究受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21BSZR002)、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CXTD22010)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562046, 21362044, 21002085)联合资助。论文发表后,已在学术平台引发关注,截至目前网刊下载次数达 270 次,CNKI 下载次数同步突破 270 次。
业内专家指出,焦志林团队的研究首次系统阐释了山竹子茎叶的化学成分,为藤黄属植物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对推动中药材活性成分挖掘及天然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原文刊登于《中药材》2024 年第 3 期第 629-633 页)